皓达讲堂

Hrda lecture hall

大豆

大豆的营养临界期时间

作者:hrda-llj

 

一、大豆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养分的动态变化

       不同生育期或同一生育期的不同营养器官养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,在大豆苗期,茎叶中的氮、磷、钾的含量较高。随着大豆的生长,茎叶中的氮、磷、钾含量呈递减趋势,而豆荚、子粒等生殖器官的养分则逐渐增加,在大豆生育前期,叶片中的氮、磷、钾含量大于茎,而茎中的含钾量大于叶。随着大豆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,植株的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向生殖器官转移,在大豆成熟期,以子粒中氮、磷、钾含量最高。

 

二、大豆各生育期氮、磷、钾的吸收与积累动态

     (1)大豆的生长发育可划分为苗期、分枝期、开花期、结荚期、鼓粒期和成熟期。不同的生育阶段,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不同。大豆苗期吸收的氮素仅占全生育期的4%左右,开花、结荚期吸收累积速率明显增加,鼓粒期是氮素积累的高峰期,吸收累积氮量的40%。鼓粒期以后,氮的累积量迅速下降。一般来讲,大豆在开花前期,需要的氮量多于一般土壤和共生固氮作用所提供的氮量。开花前2-3周是大豆氮营养的临界期,此期供氮不足,将导致大豆减产,即使后期施氮也难以弥补。因此,开花前施氮可促使大豆良好生长。在大豆鼓粒期,根瘤菌活动能力减弱,而植株需氮较高,也会出现缺氧现象。

     (2)大豆对磷的吸收在出苗至开花期占总吸磷量的32%。开花时根系吸收磷的能力比生育前期增强,是大豆全生育期中最强的时期:大豆开花时根系甚至能从难溶性的磷矿粉中吸收磷。大豆花期吸收的磷既能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,又能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,据试验,在开花后两周内供应充足的磷能增加荚重及粒重;而在始花期停止供磷将影响营养体的形成,并延迟生殖器官的形成。因此,开花期是大豆磷营养的最大效率期。从结荚至鼓粒期,磷的吸收累积量快速增长;此期是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转折点,充足的磷营养可以减少花荚脱落。

     (3)大豆在苗期对钾素的吸收积累高于磷,从分枝到开花期进入吸钾高峰,其吸收量占总累积量的40%,到鼓粒期钾的积累达到最大值,大豆成熟期出现钾的外排现象。在鼓粒期之后,钾向豆粒中大量转移,豆粒中的钾有44%是由茎叶中转移而来的。大豆成熟时,茎叶及叶柄大部分脱落,其中的钾在脱落之前有一部分转移到豆粒中,最后随落叶、叶柄而归还到土壤中。